005版 中缝

节约集约也是扩大生态空间

江苏农垦人报 | 2023年11月17日

  工业时代开启至今,全球人口增长到80亿人,农田开垦、河流取用、矿产采掘、城市营建,使生态空间被不断压缩。所谓生态空间,不仅是一个划定范围或保留空间,而是能够让生态持续循环、保持风调雨顺的一种余地和能力。这种余地和能力,曾经一度在快速工业化、城镇化扩张中肉眼可见地缩小,归根到底是源于资源过度开发、粗放利用、奢侈浪费。

  正因如此,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“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”,并将“节约优先”放在首位。自然资源是生态之源。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,就是在保育和扩大生态空间。

  从二维空间角度来看,节约集约体现在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上。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,能够直接构建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。过去,快速工业化、城镇化过程中,部分地方随意调整规划、管控松软,造成了资源利用上的大手大脚。如今,我们划定“三区三线”,为调整经济结构、规划产业发展、推进城镇化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,严格管控用地用海用矿用林,倒逼各地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,就是要更好地守护好我们的生态空间。

  从立体空间角度来看,节约集约体现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底线,既包括有形的边界,也包括无形的边界。我们要保育的当然不只是319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机,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,从“油然作云、沛然下雨”的大气,到“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”的草虫,乃至看不到的地下空间,是一个“有机生命躯体”。山水林田湖草沙,每一种资源的过度利用与开发,都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。耕地地力透支、地下水超采、毁林开垦、矿山滥采等等,都会给“有机生命躯体”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。这些,是我们实行自然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的现实考虑。

  从历史时间脉络来看,节约集约体现在当代与后世的接续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,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不仅要惠及当代,也要泽被后代。当代节约出来的利用空间,就是后世的生态空间、发展空间。

  当前,我们正逐步走向生态文明,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工业文明,基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业仍然要发展。要克服工业发展中的资源粗放利用惯性,仅提倡节约集约理念、习惯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把经济活动、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,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,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家底和余地。

  (摘自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