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3岁的崔雷鸣,是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外拓基地顺泰生产区副主任兼39大队队长。他扎根农业生产一线近10年,2023年,他负责的大队获评江苏农垦优秀班组,其本人也获评江苏农垦优秀班组长。
崔雷鸣2014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农学院植保专业,毕业后应聘到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工作。在离场部最远的四生产区,他从大队协管员做起,到生产区技术员再到大队长,这一干就是7年。2021年11月,临海与顺泰农场合作,在地势低洼、四周环水、土地贫瘠的沿海滩涂上,组建了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顺泰生产区。崔雷鸣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,带着组织的重托奔赴这片盐碱滩涂。顺泰生产区成立之初,条件艰苦,工作上也是千头万绪。他管理的39大队种植面积4241亩,共有104个条田,是生产区面积最大的单位,南北长达3.8公里,一个大队仅有正式职工3名。因仓库和人手紧缺,为节约成本和方便使用,“三秋”物资就堆放在田头,24小时需有人值守,白天大家一边工作,一边轮流看护,到了晚上,他主动承担起值守任务,把自己的小车开到重要交通路口。零下的气温,再加上湿漉漉的海风,即使坐在车内盖着被子,仍然冰冷刺骨,每隔一两个小时,他就要下车巡查一遍,基本上是一夜无眠。
顺泰生产区土壤质地与临海本部不同,土壤盐碱重,本部生产区的一套栽培技术规程不能搬来照用,生产初期困难重重,死苗现象普遍。崔雷鸣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一方面带领团队加大踏田力度,建立条田档案,标注出盐分重的田块和地段,实施分类管理;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本大队的栽培模式,从多项大田试验中逐渐摸索出土壤深耕、定点增施有机肥、淡水淋盐洗碱、少量多次施用酸性肥料等核心技术体系。两年时间里,他跑遍了大队每一个条田的每一个角落,平均每天行走2万步左右,磨坏了6条工作裤、8双球鞋、6双靴子,终于在盐碱地上育出壮秧,水稻全程长势喜人。
结合大队的条田特点以及地力情况,崔雷鸣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,创新工作思路,合理布局品种,精准谋划、科学管理。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成员起早贪黑,深入田间地头,狠抓关键节点。水田平整时,他和团队成员全程跟踪,分格整田,遇到高低差大的地段,他自己拿锹调水,逐格过关;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穗颈瘟防治关键时期,每天早晚踏田查看生育进程,逐条田诊断确保精准用药,工作群里实时发送飞防视频,打药质量全程可追溯。在强化措施落实上,他敢于动真碰硬,质量不达标准绝不罢休。辛勤的付出收获了丰硕的回报,2022年,39大队实现水稻亩均单产1237斤的好成绩,超出顺泰农场历史最高单产记录100多斤;2023年,夏粮大小麦单产双超千斤,水稻单产达1324斤,再创新高。
(李晓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