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颜氏家训》的作者颜之推,是隋唐以后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。他洁身自好,十分重视家庭、家教和家风。大约成书于隋朝初年的这部《颜氏家训》,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家训典范,社会影响很大,被后世誉为“篇篇药石,言言龟鉴”“凡为人子弟者,当家置一册,奉为明训”。
衣冠之家 儒雅为业
颜氏家族“衣冠南渡”的后代。颜之推(531—?),字介,出生在南朝时期梁朝的江陵(今属湖北),祖籍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)。
颜之推陈述自己的家族历史,说“颜氏之先,本乎邹、鲁,或分入齐,世以儒雅为业,遍在书记。仲尼门徒,升堂者七十有二,颜氏居八人焉”。邹、鲁之地是我国古代儒家发源地,诞生了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,文化兴盛,颜氏先祖深受影响、潜心儒学,其中出名者有颜回、颜无繇、颜幸、颜高、颜祖、颜之仆、颜哙、颜何等。
颜之推幼年丧父,从小跟随哥哥长大。他的两个哥哥颜之仪、颜之善,均“博涉群书,好为词赋”。
他在家训中说道:“每从两兄,晓夕温清,规行矩步,安辞定色,锵锵翼翼,若朝严君焉。”
他虽幼年失怙,但从小感受家庭温暖,勤勉守礼,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。在《颜氏家训·序致》中,他说,“吾家风教,素为整密。昔在龆龀,便蒙诲诱”。
言传身教 注重家风
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政权不断更替、民族加速融合、社会阶层急剧流动的大动荡时期,生活于这一时期的颜之推,一生颠沛流离,历经坎坷,但他能够做到守身如玉、自立不败。
梁武帝太清二年(548),年仅18岁的颜之推就担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,加镇西墨曹参军,表现出色。后逢“侯景之乱”(548—552),侯景多次想杀掉颜之推,幸得行台郎中王则相助,才幸免于难。梁元帝承圣三年(554),西魏兴兵伐梁,梁元帝被俘遇害,身为散骑常侍、奏事舍人的颜之推也被押往弘农(今河南三门峡附近),被举荐为平阳王李庆远的书干。
之后,颜之推又入北齐。北齐后为北周所灭,隋又代北周后,他被太子召为学士,甚见礼重,终老病故,大约活了六十多岁。
家庭教育注重言传身教。比如他以小时候跟随两位兄长早晚侍奉双亲的经历,教导后辈要谨守孝悌之道。后来他又提到年轻时自己虽然熟读《礼记》《左传》等儒家经典,但“好饮酒,多任纵,不修边幅”,多受“时论”批评。
到十八九岁后,他开始觉得要注意自己的品行,磨炼自己的意志;二十岁以后,他已经很少有大错,但还是时常警惕自己不要信口开河,约束自己的言行,保持理智,经常深夜反思,检讨自己的过失,加深人生感悟。